2026
三月
20
【弥撒读经释义】|四旬期第五主日(甲年)
四旬期第五主日(甲年)
《厄则克耳先知书》第37章12-14节
第12节:
天主上主这样说:我的子民,我要亲自打开你们的坟墓;我要从坟墓中把你们带出来,领你们回到以色列的本土。
历史背景:
这节经文是厄则克耳先知在以色列民被掳巴比伦时期的预言。当时,耶路撒冷已经被毁,圣殿被焚,犹太民族沦为亡国奴,许多人被迫迁徙到异邦。这种民族性的灾难,被先知比作“死了、埋在坟墓里”,是一种全民族的绝望与灵性死亡。
“打开你们的坟墓”象征天主将带领他们从放逐中复兴,不仅是肉体的归回,更是一个民族的重生。这也是对当时犹太人最大的安慰与希望。
灵修意义:
在属灵层面上,“坟墓”也象征罪恶、冷淡、绝望的生命状态。天主应许他亲自来介入,赐予新生。这一句是对我们今日灵修生活的邀请:无论灵性多么干涸,只要仰望上主,他能把我们从“坟墓”中救出,赐予复活的希望。
第13节:
我的子民!当我打开你们的坟墓,领你们出来以后,你们就知道我是上主。
历史背景:
在古以色列的传统中,认识“我是上主”并不仅指认知,而是意味着经历天主、与天主建立关系。这节强调:通过这次复兴的奇迹,以民将认清并承认是上主亲自施行拯救。
先知以此来重申盟约关系:即使民众因不忠而遭到惩罚,天主仍不撇弃自己的百姓。天主的最终目标不是毁灭,而是恢复、医治和使人回归。
灵修意义:
“你们就知道我是上主”是一个信仰的觉醒。人往往在走出黑暗之后,才更深刻体会天主的慈爱与大能。我们在受苦中,也可以学会“认识天主”,不是头脑的知识,而是心灵的交付与经验。
第14节:
我要把我的神注入你们身内,使你们生活,安居在你们自己的土地上;这样,你们就知道我是上主;我说了,一定会实行。——上主天主说。
历史背景:
这里“我的神”是希伯来文的 ruah,可以译作“气息、风、灵”,即天主的圣神。在旧约背景下,圣神代表天主创造和更新的力量(参阅创1:2)。厄则克耳前面(37:1-10)已经讲述了“枯骨复生”的异象,而这节是那个异象的解释和总结:圣神会进入干枯的骨头,使之复活成军队。
“安居在你们的土地上”是对被掳子民最大的盼望,也与天主许给亚巴郎的应许地有关。
灵修意义:
在新约的光照下,我们看到这是对圣神降临与复活信仰的预表。圣神进入人心,赋予我们新的生命力,使我们在灵性上真正“活着”——不再是罪的奴隶,而是自由的天主子女。
“我说了,一定会实行”表达天主言出必行的信实。我们可以完全信赖祂的话语,因为祂是永恒守约的天主。
总结:
本段读经位于厄则克耳书第37章,是“枯骨复生”异象的延伸,具有极强的象征性。整个段落传达了几个核心神学与灵修主题:
复活的希望:即使全民族陷入灭亡与绝望,天主依然可以使人从“坟墓”中出来,预示灵性和身体的复活。
圣神的生命力量:人真正的复活不是靠自己的力量,而是靠天主的圣神住在心中。
与天主重新建立关系:经历救恩之后,人才真正“认识上主”,也就是恢复与祂的盟约与亲密。
信赖天主的话语:天主是信实的,“我说了,一定会实行”是我们信仰安稳的根基。
灵修邀请:
本段读经特别适合四旬期末期,让我们在准备复活节的旅程中反思:我是否在某些罪恶、冷漠、恐惧中“死去”?我是否渴望圣神进入我的生命,使我复活?是否愿意信靠那位“说了,就必成就”的上主?
《圣保禄宗徒致罗马人书》第8章8-11节
第8节
弟兄们:凡随从肉性的人,决不能得天主的欢心。
历史背景:
“肉性”是圣保禄用来指涉人堕落本性的一种术语,希腊原文为 sarx,意思不仅是“肉体”,而是指那种与天主为敌、自我为中心、受罪操控的人性状态。在圣保禄看来,随从肉性的人不接受天主的法律,也抗拒圣神的引导。
灵修意义:
这句话对今日的信友具有直接挑战:我们是否仍生活在“属肉”的思维中——如骄傲、自私、懒惰、嫉妒?属肉的人无法讨天主的喜悦,因为他们的生活与福音相悖。只有内心受圣神更新的人,才能与天主建立亲密的关系。
第9节上半句
如果天主的圣神真的住在你们内,你们的生活就不受肉性的支配,只受圣神的领导。
历史背景:
这是一种转折式的表述。圣保禄并不是指“可能”圣神住在信友内,而是在提醒罗马的信友:你们既然已经领洗归于基督,就当认清你们已属于圣神,而不是旧人。
“住在你们内”用了居所的图像(原文为 enoikeō),说明圣神不是外在偶尔来的力量,而是长久住在心中的主人。
灵修意义:
当我们领受洗礼与坚振圣事时,圣神就住在我们内了。信友的一生,就是要越来越学会顺从圣神、聆听圣神、与圣神同行。圣神是真正的“灵性GPS”——引导我们脱离罪恶的惯性,走向真自由。
第9节下半句
人若是没有基督的圣神,就不是属于基督的。
历史背景:
在早期教会中,“归于基督”不仅是一个信仰表白,更是实际的归属关系。没有圣神,就表示没有真正参与基督的死与复活。因此,这句话强调圣神是信仰身份的根本记号。
灵修意义:
我们不属于基督,仅靠外在的名号是不够的。只有真正被圣神内化改变的人,才是“属基督”的人。我们应当常常反省:“我内心有没有留空间给圣神居住?我是否真正属于基督?”
第10节
如果基督住在你们心里,虽然你们的身体因罪恶而死亡,但天主的圣神要赐给你们生命,因为天主已使你们跟他和好了。
历史背景:
这里“身体因罪而死亡”有双重含义:
所有人因原罪而注定肉体要死(参创3)。
即使已归于基督,信友的身体也仍然会经历死亡,但这不再是终点。
“圣神要赐给你们生命”,表明圣神不仅在未来复活我们,更在现世中给予我们一种属灵的生命,让我们在道德、圣德、真理中活出新生。
灵修意义:
这句圣言告诉我们一个巨大希望:虽然我们还会生病、衰老、死亡,但圣神在我们内已经开启了“复活的预演”。即使在苦难中,我们也活着,因为有圣神的生命在我们内运行。
第11节
还有,如果那使耶稣从死人中复活的圣神,住在你们心里;那么,那使基督从死者中复活的天主,也必要藉那住在你们内的圣神,使你们那必死的身体复活。
历史背景:
这句是全段的高潮。圣保禄明确指出:耶稣从死者中复活,并非靠自己,而是靠圣神的能力。这同一位圣神,也要使信友的身体在末日复活。
保禄强调的是实体的复活(不是灵魂不朽而已),这是犹太教中法利塞人传统对“末日复活”的承继,同时在基督宗教中成为信仰核心(《信经》:“我信肉身的复活”)。
灵修意义:
我们不单只相信灵魂得救,也相信身体要复活。现世的身体虽然软弱、痛苦、衰老,但在天主内不会被忘记。圣神的居住,是我们得复活的保证印记。
我们也可理解为:即使现在我们的身体处于“死亡”状态(如病痛、精神枯竭、沮丧),圣神依然可以在我们里面行动,赐下更新的力量。
总结:
本段经文以圣神为核心,揭示我们信仰中三大深层真理:
1. 属肉与属神的区别:
属肉的人生活在自我、罪与死中;属神的人则被圣神更新,引导,属于基督。
2. 圣神的内在居住:
圣神不是遥远的力量,而是亲密地住在信友内,赐我们新的思维与生命。
3. 复活的应许:
正如圣神使基督从死者中复活,同样祂也要使我们复活——不只是末日的复活,更包括今天的心灵复兴。
灵修邀请:
我是否让圣神真正居住并主导我的生活?
我的信仰只是外在的,还是已经属于基督,属圣神?
我是否对复活的希望充满信心,特别是在面对病苦、失望、罪恶时?
愿我们在四旬期深省自身,在复活节前夕更开放心门,让复活的圣神进入我们生命的“死地”,使我们活过来,因祂而复兴!
《圣若望福音》11:1-45
1-3节:病人与耶稣的关系
「那时候,有一个病人,名叫拉匝禄,住在伯达尼,就是玛利亚和她姐姐玛尔大的村庄。玛利亚就是那曾用香液敷抹过主,并且用自己的头发把他的脚擦干的妇人,患病的拉匝禄是她的兄弟。姊妹二人派人到耶稣那里说:‘主啊,你所爱的人病了!’」
背景说明:伯达尼是耶路撒冷东边一个小村庄,是耶稣经常停留的地方,与这三位兄妹关系亲密。
“主啊,你所爱的人病了”:她们没有要求奇迹,只诉说情况,表达出对耶稣爱的信赖——这是一种深层次的信德态度。
灵修意义:我们在祈祷中常常急于告诉天主“要什么”,而玛尔大和玛利亚的祈求是一种默默的信靠,让天主决定如何施恩。
4-6节:疾病的意义与耶稣的决定
「耶稣听见这消息,就说:‘这病不至于死,而是要彰显天主的光荣,天主子也要因此而受到光荣。’…又在原地逗留了两天…」
神学层面:“不至于死”指的不是生理死亡,而是说这场病不会以死亡为终局。
耶稣的“延迟”:并非冷漠,而是为显更大的奇迹——预示他自己战胜死亡的复活。
灵修意义:有时我们觉得天主“来晚了”,但祂有祂的时间表(kairos),为我们预备更大的恩典。
7-10节:光与黑暗的象征
「我们回到犹太去吧!」…「白天不是有十二个小时吗?…」
解释:白天象征真理与救恩的光(耶稣),在光中行走就不会跌倒;这也回应若望福音一贯的“光与暗”主题。
灵修反省:我们是否在“光”中行走?是否将基督放在生命决策的中心?
11-16节:拉匝禄之死与门徒的误解
「拉匝禄睡着了,我要去叫醒他。」…「我们也去,跟老师一起死吧!」
“睡着了”:在圣经中常用作对信者死亡的婉转表达,暗示不是终结。
多默的言语:虽然略带悲观,但表现出忠诚——是基督徒勇敢跟随主的典范。
灵修呼唤:信德并非没有疑问,而是在疑惑中仍然“去跟随主”。
17-27节:玛尔大与耶稣的信仰对话
「主啊!如果你早在这里…但我知道你无论向天主求什么…」
玛尔大的信仰:深知耶稣有奇迹能力,甚至对祂与天主的亲密关系有初步认识。
耶稣回答:「我就是复活,就是生命…」这是本段的核心启示。
神学重点:复活不是未来才来的事,而是“现在”在耶稣身上实现,祂本身就是“复活”。
灵修邀请:我们是否真正相信基督就是生命的主?面对死亡时是否仍坚持信仰?
28-37节:玛利亚的悲伤与耶稣的眼泪
「耶稣不禁流下泪来」…「难道不能使这个人不死吗?」
玛利亚的态度:与玛尔大一样,但表现出更感性。
耶稣哭了:耶稣的人性在此全然展现,祂真正“与哀哭者同哭”(参罗12:15)。
教父传统:圣奥斯定认为这是耶稣“怜悯人类状况”的泪水。
灵修之光:天主并不漠视我们的痛苦,祂与我们一同悲伤,也终要为我们带来希望。
38-44节:拉匝禄复活
「拉匝禄,出来吧!」…「解开他,让他行走吧!」
坟墓与石头:象征罪与死亡的封锁,耶稣命人挪开,暗示合作恩宠的需要。
复活的呼唤:耶稣的命令带有造生的能力,预示日后祂自己的复活。
“解开他”:暗示罪的束缚被解开,开始新的生命旅程。
灵修深意:
基督今天也在对我们说:“出来吧!”
从惧怕、罪恶、冷漠或失望的“坟墓”中走出来,重新获得新生命。
45节:信德的果实
「许多…一看到耶稣所做的事,就信了他。」
神迹目的:是为引发信仰,而不是表演奇能。
福音的重点:并非“拉匝禄复活”,而是“信仰复活的基督”。
小总结:复活的主,生命的恩主
这段福音并不仅仅讲述一次神迹,而是深刻启示了耶稣的身份和使命:
祂不是“带来”复活,而是“本身就是”复活;
祂不只是未来生命的希望,也是此刻生命的主宰;
即使在死亡、失落与痛苦中,信从基督者都能进入永恒生命。
牧灵反思:
在生活中,有哪些“拉匝禄式”的死亡(如冷淡、失望、信仰软弱)需要耶稣呼唤你“出来”?
你是否真的相信,祂是“我就是复活,我就是生命”的那一位?
